🗒️Fortnightly1:好像又在古典性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我最最亲爱的人儿啊,那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啦——
一切的前情提要:
如朋友们所见,我终于开始了,按时写周记这么一件功勋卓著的成就始终是我无比眼馋又难以做到的,due to 我的阿喝嘚喝&阿思嘚,具体就不展开了,我的精神缺陷显而易见已经在这几句话里展现的淋漓尽致了......呃,总之,感谢我们的小落,她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缓冲条例:可以用双周记来代替周记!这样也可为自己提供更多磨磨蹭蹭磨磨蹭蹭求稳求稳的时间,so这就是这篇双周记诞生的前情提要。
然后呢,我觉得我得写点什么东西,主要是对抗繁忙的毕业年,和日渐完蛋的精神状态与神经系统。对吧,在当事人缺陷缠身却又不得不迎接一次又一次地狱困难级别人生挑战ps还不能忘记拯救世界后带一盒子土鸡蛋回家时,写点东西有助于,让我别忘了我得干什么和我都干了什么。同时如果我有幸能健康活到2026年9月,并且完成了不可能计划中的大部分任务,这就是宝贵的史料,我的战壕手册,kind of bullet journal,下一次大精神病间歇期的自我管理参考说明书,etc. 正如安娜长公主曾说过的那样:
历史学是阻挡时间长河的坚实堤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不可阻挡的洪流,尽可能把握浮上表面的事物,不至让其滑入遗忘的深渊中…
所以我想我应该发挥一点儿历史学的现实作用,出来吧微观个体构拟学说,是你派上用场的时候了!同时,时间的开端也应该具有它的实用性,哈哈,like新共和国(确定就用这个词了吗妮娜?)建国时人民日报特别刊文:时间开始了。我将其选定在九月八日,和syllabus一致,防止我因为现实和理念具有两套时间线而报错,好的前情提要彻底结束,废话咋恁多!
所以我们应该上哪儿弄点真正的超越性?
“泼妇胡闹!”杨秀清气得声音发抖,“天无二日,上帝只有我一个!
主教世人诚信友善,这是兄弟姐妹们都该遵从的道理。只有聆听主的圣训,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
这个part的前情提要是,我们主内的姊妹irena前往大陆的另一端和海的另一面去攻读她的学位了,让我们在这里祝福她,欸小落这时候可能也起飞了?让我们一并祝福她好吗,希望她们离开我们异教徒的土地之后,能在信徒和有经者的世界里生活顺利且欢欣......扯远了,总之这个部分我想谈谈political religion相关的事情。
一直以来感觉,我一直在寻找平静,我要平静地工作和生活,确保大脑浸泡在冷却液里,方便时时刻刻顺利开展思考而不受震荡的干扰——但实话说过度冷却后就,没方向没动力,没激情没热望,“寻找热望”又是一个读起来就感觉很抽象很贬义古典很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的词语……
思路到这里了就会转向寻求一个higher call,像是对天空大喊来个下家把我接走吧!求求来个higher call把我接走吧!宗教也好大概念也好产品项目也好,来个东西让我可以为之一刻不停捍卫吧!古人有云信仰之跃,这一跃必然掺杂着脑壳不清醒的激情,就好像异性恋总说结婚需要勇气,反应过来了就不结婚了(喷了)适度的激情带来少量的信仰,至少人会知道在大洋里往哪个方向游,我觉得这是一件挺让人渴望的事情……
激情和信仰加持下,大众雷点都不是大众雷点了,会变成那种用语上特别极端特别高贵的东西,like,共产党人不屑隐藏自己的意图和目的!
以上来自我之前的嘟文《信仰与其功利主义效用》,当时我的逻辑就是,我试图从外界获得一些超越我本身体验和能力的东西,尤其是神圣性,决心,和热情,因为我很迷茫!很孤独!很贫瘠!很苍白!就和每一个gen Z一样漂浮在后现代的谜团迷因之海里!总而言之就是,为了解决这类困惑,我跑去围观了一点沃格林的political religion。。。
他的逻辑是,这个词汇是用来描述一种极权主义政体的部分特征的,因为其具有和宗教概念类似的地方,他写作的那个年代大家都流行抨击法西斯啦,这个大家先不用管,我衷心希望我后面能读懂更多相关论述并写个东西出来——他认为俗世的国家(或其它形式的组织,或某种形态的主流文化?),like,用宗教的替代品诱惑人们背离上帝,否定了上帝的超验性,也不承认人的有限性,而是宣传人自身可以像上帝一样伟大,什么什么的。读之此处不由得醍醐灌顶,这好像就是我们常说的后现代人是如何如何“不修德”吧!为什么我们会哀叹世风日下,后现代人不古,因为他们选择吃宗教代餐摒弃了真正的属灵生活呀,因为他们否定了上帝的超验性和人的有限性呀,前者让一切外在事物都不够神圣,后者让个体既不再切实也不再谦逊。
然后,我问狗屁通我该如何增加我现实生活中的超越性含量?它说去进行文学艺术欣赏与创作,或者去大自然踏青。虽然也有道理吧,但感觉这种“超越性”难道不也是真正超越性的一种代餐吗?irena听到这里说恭喜我向柏拉图新柏拉图迈进了一大步,呃。沃格林说人们应该回到真正的宗教中,拒绝代餐,不过现在的真正的宗教还能起到它理论上的作用吗。。。(迟疑,教会也是早已失能,广大信众们投奔柏拉图,在古早的没有教会的时间里,草履虫在神圣的原始汤中沉沉浮浮......
总之暂时就是这样,一番论证只排除了几个错误答案而找不到正确答案,irena安慰我说人类几千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我说好吧,我们继续努力。
真正的赛车与真正的战狂
捕捉网友发言:某种程度上法拉利和迈凯伦真的是很神奇的公司——赛车的基础逻辑就是Win on Sunday, sale on monday。赢比赛是为了更好的卖车,亏钱比赛,靠卖车赚回来。但法拉利做民用车的初衷就是给F1车队筹钱,Sale on monday, use the money to race in sunday的逻辑。迈凯伦更是奇葩中的奇葩,民用车部门狠狠亏钱,亏到卖楼卖身,但是赛车部门疯狂赚钱……
所以说我感觉,努力贩卖民用车筹钱玩赛车才是*真正的赛车*,罗马人面包与竞技时代的赛车!用赛车打知名度打逼格来卖民用车,只是卑微的销售而已(无贬低我很欣赏销售的艺术)
同理,用战争转嫁领土内矛盾啊,贩卖战争债券当倒爷贩子啊,都不是*真正的战争*,卖地卖产卖珠宝卖身卖肾卖奴隶来养不间断对外开战的,甚至没有固定领土只有固定军队的才是真战狂。。。有朝一日我们打下天下,哪里都是家乡!
我想借此谈一谈罗马时代的赛车故事,yes,赛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竞技体育项目,不仅如此,我认为从古至今它的观赛氛围变化非常小,一直都是那么纯粹的展示虚拟精英生活给暴民们看的政治代餐(有时也会是正餐)运动——
罗马赛车队中,每支队伍被称作“factio”,赛时以颜色区分,每个队可以有多辆马车参赛,但各队马车数必须相等。队伍颜色固定,分别为红,白,蓝,绿。最早只有红白两队,后来才增加蓝绿两队。这也是大多数年代赛车的标准队伍配置。到了后期有皇帝想增加金色和紫色两队,但效果不佳,主流还是四支队伍。这些车队和今天的几乎没有区别,每支队伍从马匹、马具、马厩、赛车、到赛车手都归车队老板所有。比赛之前有广场的公示板上有预告。每当重要节日到来,需要举行大型庆祝活动时,皇室还会付钱给队伍老板举行庆祝活动。
每支队伍都有固定的粉丝,其中蓝队和绿队的粉丝最多,实力最强。白队通常认为是最弱的一支。赛车和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同的队伍,其支持者来自不同的阶层。比如蓝队,最早支持者是海员,后来扩展到了整个富裕阶层。除了尼禄等少数几个另类皇帝是绿队的支持者,其他绝大部分皇帝都是蓝队的粉丝,每个factio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别,并演化成了现在的faction一词。
无论是君王还是平民,整个国家都乐在其中。在罗马,体育就是政治,政治就是体育。就像前面说的“面包与马戏”,它们都是国家机器正常运作的稳定系统。面包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救助体系,稳定人心,而马戏体现的是君王与民同乐,大众娱乐系统稳定的是人们的情绪。古罗马很多统治者都是赛车爱好者,或者要礼节性称自己为一个赛车爱好者,在重要的比赛日准时出席,在大众观众席而不是包厢与民同乐。竞技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则是流血的竞技。比赛前后,不同队伍的死忠会相互攻击,谩骂、诅咒、斗殴这些暴力活动是家常便饭,最严重的的一次暴力活动是公元532年的尼卡暴动,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了,紫袍是最美的裹尸布,之类之类。所以说,当下球迷的低素质,民粹主义,种族歧视,并不是因为缺乏古典性,正相反,这是古典性完美继承下来了的标志呀!
呃,关于F1大电影,布拉皮的生活汉密尔顿的梦(不是这样的
我要在此处堆放一些我的大电影观后吐槽&撕烤。
首先,布拉皮能不能服老,求求他了,能不能演点*中高龄**fake as演技派*男演员该演的角色,例如住进养老院的废物前夫,和得了阿兹海默症的酗酒老爹什么的。
其次,编剧和汉密尔顿一定有一个吃菌子吃中毒了,整部电影就像一个巨大的吃菌子吃中毒了之后的幻想,现在是幻想时间!
我倾向于汉密尔顿对剧本和细节实则没什么修改权,他的修改权都放在给自己一个全身镜头,和给Roscoe一个几秒长特写上了——那难不成我要相信他开车三十多年得出来的终极永恒解法就是一号车手二号车手各安其位其乐融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吗?你说过将来我作一号车手,你作二号车手,一辈子扶持我,永远不背叛我不背叛车队,我问你这话都是谁说的!!!
然后,实际情况是剧情根本上很难成立,如果车队缺少车手……好吧,现在其实是车手多席位少呀!首先,如果你空出了一个席位,你先可以从本赛季失业的车手中选(,然后是本队和其他队的预备车手和试车手(,接着可以提拔青训车手,f2或f3的刚成年车手(,最后,如果事情已经危急到了得从拉力赛选一个老将回来,为什么不选赛恩斯的爹,这绝对顶用的。
而且一个赛车大电影的落点居然是,你要相信你的队友,永远为他付出,因为两个人或者一堆人总比一个人强……感觉这很耳熟啊这是tos的内容吧,多数人的利益永远大于少数人或单个人的()
这情感逻辑也很搞笑,不像是汉密尔顿做的更像是马克韦伯做的(我知道大家可能认识一亿个马克韦伯我指的是那个退役赛车手),相信队友扶持队友不抛弃不放弃直到生命尽头……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It does not envy, it does not boast(憋笑)
真实情况其实是当整个车队开始有起色的时候就要内斗了,毕竟不内斗无冠军!也许是车手之间的内斗,也许是后勤也就是技术组的内斗,也许是管理层总部和前沿队的内斗,也许是董事会里旧世界和新世界份额的内斗……
比起舍身为队友把n冠王撞出赛场,大家更有可能:疯狂拉拢领队收买后勤让自己得到的保障更好更快;在厕所里长时间锁门让队友不胜其扰;在p房里不停发出噪音;在采访中实行心理战比方说明里暗里指责队友阻碍了自己的公正比赛;在social media上把队友拉黑;在social media上把所有人拉黑;随时准备跳槽把队友抛弃在这个糟糕的车队里;和策略组在team radio里大吵认为自己没有义务放队友过去 etc. (声明,以上有些内容的确出自我的编造)
又另,关于电影本身我好想说:
a 导演感觉完全不重要,没起到任何有益作用,不知道从哪个棚里随便拉的,唯一的作用就是把这些镜头挨个剪在一起,好悲凉,谁告诉你们导演是这种角色的?
b 苹果的镜头固有色太抽象了,要么就是偏蓝,要么就是偏黄,这下是彻底结上梁子了,从之前拍战争三部曲第三部hbo放弃了苹果接过来我就意识到不对了,太丑了这个配色习惯我真的啊啊啊啊啊,你们真想时而偏蓝时而偏黄,实在不行看看上帝之国怎么配的呢?
c 汉斯季默就像汉密尔顿一样貌似光拿了钱挂名没咋干活,或者说导演疯了吗?放这么多rock and roll来搭配汉斯季默?怎么说呢这让我意识到汉斯季默这张牌不能单出,最好配合传奇组合大卫芬奇与艾伦索金!为什么不是这三个人来做这电影!
好吧,总之不知有无朋友看了大电影后真想看看真正大缠斗的,我安利几个:首先是讲21年阿布扎比的,《阿布扎比的那一晚》;然后是23年24年的DTS,对迈凯伦的描写下了叙事猛药的,讲故事手法类似皇马的xx冠之心();最后是16年的《the silver war》,看完有一定几率引起深思(不是)
希望下周可以:
收到了一个传统金融媒体的面试邀约所以,去面试+笔试(疯狂擦汗,目标是活下来,并能对简历里美化过的部分对答如流。。。
尝试约一下校内心理服务,朋友们都开导我要把心理负担丢给真正该为此负责的大群体(喂
如果R的身体状态好点了,拉她去游泳。